推荐阅读特辑 |《万物组合论》:解构认知局限的万物组合哲学
2025-08-06
内容介绍
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,人类亟需重新审视科学认知的边界与责任。毛林繁教授所著《万物组合论》以深刻的哲学思辨和跨学科视野,系统提出“万物组合”认知模型,为破解人类认知局限、构建人与自然共生范式提供开创性理论框架。
本书创造性融合数学、物理学、系统科学与中国传统哲学,通过“盲人摸象”寓言揭示科学认知的本质局限——人类对事物的理解始终是局部真实(条件真实)而非整体真实。作者指出:唯有通过 “Smarandache重叠空间”理论 整合碎片化认知,建立万物内在的组合拓扑结构,才能真正逼近事物本质。书中更以中医经络系统、量子纠缠、复杂网络等跨领域案例,验证该理论在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普适性。
《万物组合论》
毛林繁 著
Chinese Branch Xiquan House 2022年出版
全球开源免费阅读
作者简介:
毛林繁,国际数学组合研究院(AMCA,美国)院长、首席科学家,远翎数据复杂系统研究院(YLDACS,北京)院长,北京建筑大学兼职教授、研究生导师。
章节概括:
第1-3章:科学认知的入门知识
以“盲人摸象”揭示科学认知的局部性本质,提出“Smarandache重叠空间”整合碎片化认知。从儿童追问宇宙终极问题切入,剖析宗教与科学解释的认知差异;以双缝实验等案例阐明人类感官与大脑的认知局限;建立 “万物组合”哲学观,用容斥原理、鸽巢原理及Ramsey理论诠释系统交织性。
第4-6章:系统认知事物的基础
参照系普适性确立任意坐标系对事物行为的普适刻画(含相对论、牛顿力学、宇宙速度);系统组合认知提出“数学组合化”猜想,以基元-结构模型构建状态方程,结合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(线性/非线性系统)破解系统求解难题;同步机制解析通过主函数法、连图准则及稳定性转化(2-矩阵范数、李雅普诺夫指数),揭示机械运动等同步现象的内在调控逻辑。三章构建“认知→建模→调控”闭环,奠定万物组合的数学与工程基础。
第7章:“矛盾系统”
本章介绍了Smarandache矛盾系统、Smarandache几何,以及Smarandache重叠空间或系统与Smarandache否定公理的关系。在此基础上,讨论了薛定谔猫的生死态或量子纠缠、量子隐形传态及Smarandache重叠空间或系统解纠缠在通讯领域的应用等。
第8章:“复杂网络”
本章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随机分布、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,以及对应的网络指标,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Erëds和Rényi俩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引入的完全随机模型及相关网络指标与性质。
第9-10章:“网络算术”和“组合真实”
网络流数学体系:基于组合结构不变性构建网络流运算系统(含代数、微分与积分运算),借鉴线性空间度量建立离散/连续演化模型,推导出网络流版的牛顿-莱布尼茨定理。连续流理论突破:将网络流推广至Banach/Hilbert空间,节点与边采用向量标号,边端引入Banach算子并满足流量守恒定律;通过图的并运算与Hadamard积定义连续流四则运算,建立流空间动力学框架,由最小作用量原理导出拉格朗日方程。量子力学基础验证:G-同构算子推广泛函结论至流空间,证明Fréchet-Riesz表示定理成立,维护量子行为假设的普适性。
第11-12章:科学应怎样推动人类文明进步
对比中华“天人合一”整体观(经络学说/《易经》)与西方科学局部认知,批判性指出:科学仅是“条件真实”。强调“和谐共生”为科技伦理元规则,呼吁人类主动终结违背此原则的技术应用,以保障文明永续。
(附件请点击”阅读原文“并于文末下载。)
中国技术经济学会
2025年8月6日